名称: 石菖蒲 别名:昌本(《周礼》),菖蒲、昌阳(《本经》),昌羊(《淮南子》),尧时薤、尧韭(《吴普本草》),木蜡、阳春雪、望见消(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),九节菖蒲(《滇南本草》),水剑草(《纲目》),苦菖蒲(《生药性备要》),粉菖(《中药材手册》),剑草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剑叶菖蒲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山菖蒲、溪菖(《药材学》),石蜈蚣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野韭菜、水蜈蚣、香草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 来源: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。 产地: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,主产于四川、浙江、江苏等地。 采集: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及泥沙,晒干。生用。 性味归经: 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胃经。 功效: 开窍醒神,化湿和胃,宁神益志。 主治应用: 1.痰蒙清窍,神志昏迷 本品辛开苦燥温通,芳香走窜,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,且兼具化湿,豁痰,辟秽之效。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。治中风痰迷心窍,神志昏乱、舌强不能语,常与半夏、天南星、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,如涤痰汤(《济生方》);若治痰热蒙蔽,高热、神昏谵语者,常与郁金、半夏、竹沥等配伍,如菖蒲郁金汤(《温病全书》);治痰热癫痫抽搐,可与枳实、竹茹、黄连等配伍,如清心温胆汤(《古今医鉴》);治癫狂痰热内盛者,可与远志、朱砂、生铁落同用,如生铁落饮(《医学心悟》);用治湿浊蒙蔽、头晕、嗜睡、健忘等症,又常与茯苓、远志、龙骨等配伍,如安神定志丸(《医学心悟》)。 2.湿阻中焦,脘腹痞满,胀闷疼痛 本品辛温芳香,善化湿浊、醒脾胃、行气滞、消胀满。用治湿浊中阻,脘闷腹胀、痞塞疼痛,常与砂仁、苍术、厚朴同用;若湿从热化、湿热蕴伏,见身热吐利、胸脘痞闷、舌苔黄腻者,可与黄连、厚朴等配伍,如连朴饮(《霍乱论》)。 3.噤口痢 本品芳香化湿、燥湿,又行胃肠之气。治湿浊、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、痢疾后重等,可与黄连、茯苓、石莲子等配伍,如开噤散(《医学心悟》)。 4.健忘,失眠,耳鸣,耳聋 本品入心经,开心窍、益心智、安心神、聪耳明目,故可用于上述诸症。治健忘证,常与人参、茯神、远志等配伍,如不忘散(《证治准绳》)、开心散(《千金方》);治劳心过度、心神失养之失眠、多梦、心悸怔忡,常与人参、白术、龙眼肉及酸枣仁、茯神、朱砂等配伍,如安神定志丸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);治心肾两虚之耳鸣耳聋、头昏、心悸,常与菟丝子、女贞子、旱莲草及丹参、夜交藤等配伍,如安神补心丸(《中药制剂手册》)。 此外,还可用于声音嘶哑、痈疽疮疡、风湿痹痛、跌打伤痛等证。 用法用量: 煎服,3~9g。鲜品加倍。 使用注意:阴虚阳亢、烦躁汗多、咳嗽、吐血、精滑者慎服。 文献摘要: 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风寒湿痹,咳逆上气,开心孔,补五脏,通九窍,明耳目,出音声。久服轻身,不忘,不迷惑,延年。” 2.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中恶卒死,客忤癫痫,下血崩中,安胎漏,散痈肿。”